“北京市港澳科创中心”在经开区成立
来源:亦城时报
作者:刘茜
日期:2025-8-4 9:59:07
近日,2025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在北京经开区通明湖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式上,“京港澳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团”正式成立,“北京市港澳科创中心”同步启动,29个重点科创项目现场签约。作为2025年中关村论坛专题活动之一,本次大会以“同心携手,向新而行”为主题,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致力于打造京港澳三地青年科学家的交流合作平台、科创领域代表人士的发展赋能平台以及青年科学家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三地协同创新活力的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离不开专业队伍的深度参与与系统支撑。开幕式上,“京港澳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团”正式成立。服务团由北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香港北京社团总会、澳门北京社团总会作为会长单位,联合科技、法律、财税、投融资等领域专业机构共同发起,秉承“科技引领、专业服务、资本赋能、人才培养”宗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投融资渠道,为青年科学家成长提供有力支撑,为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大会现场同步宣布,“北京市港澳科创中心”在北京经开区启动成立。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北京经开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建设,不断优化创新生态,为港澳青年科技人才在京创新创业提供坚实保障。未来,科创中心将重点承担港澳青年项目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两地资源对接等多项功能,为三地青年科创力量提供全链条综合服务。
大会共促成29个科创项目签约,合作主体涵盖高校、科创团体、商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以及科创企业,覆盖科创链条的各个关键环节。此次集中签约不仅展现了三地协同创新的坚实基础,也彰显了产、学、研、金多元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的高度共识与积极行动。
为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大会期间同步开展多项政策发布与推介。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现场解读《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推介“科创二十条”2.0版及“人才十条”2.0+政策,从资金支持、平台支撑、人才服务等维度展示经开区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服务体系。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香港数码港及人工智能资助计划,助力港澳青年科技人才更好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此外,多位知名院士专家和行业精英围绕科技前沿与产业趋势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吕海涛,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何晓冬,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朱力欧·克贝拉,昌平国家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国家青年岐黄学者、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赵静等嘉宾,分别就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关键议题作深入阐述,分享学术观点和产业前沿洞察,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专业启示与方向引领。
本次大会由北京海外联谊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联盟主办。中央统战部、市港澳统战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部分高校及相关区委统战部领导同志;京港澳三地高校学科带头人、科创领军人物、科研机构代表、科技社团代表;知名科创企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负责人;金融投资、法律、财会、税务、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机构代表等4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当天,大会继续举行六场主题沙龙活动,以及闭门会议、专题展览等配套活动,不断释放科技与人才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更大作用。
“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北京行”活动走进经开区
青年科学家探访机器人与自动驾驶科技前沿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刘茜)近日,2025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配套活动之一——“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北京行”活动走进北京经开区,60余位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实地参访机器人大世界与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沉浸式感受经开区在机器人、自动驾驶领域的科创脉搏,在人与技术的近距离互动中激发交流合作的新火花。
在机器人大世界展厅,随着巨型机械手缓缓启动、灯光渐暗,一段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精彩画面点燃现场气氛。“我当时就在看直播,没想到今天能来到举办比赛的地方,实地看看这里的机器人产业,真的很震撼!”一位来自香港的青年科研人员兴奋地说。
作为北京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机器人大世界不仅设有世界机器人大会十年回顾展,还打造了居家生活、遥操作、仿生动物、医养结合、工业制造等五大主题场景,集中呈现全球前沿的机器人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工业制造场景,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正与无人物流车协同作业,执行分拣、搬运等一系列复杂任务。医养结合场景汇集了长木谷、银河通用等企业的领先产品,生动展现机器人在智慧药房分拣、骨科手术筛查等场景中的应用。此外,大家还现场体验了咖啡机器人制作饮品、与机器人围棋对弈、观看智能教育机器人“悟空”打拳等互动项目,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各个场景。
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青年科学家们系统了解示范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整体规划与技术突破,听取“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的详细介绍。在“多感合一、多杆合一、多箱合一”“无人车远程协助平台”等关键技术展示区,代表团成员频频驻足,仔细询问其运行逻辑及场景适配机制,对示范区内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布局和前瞻性建设表示高度赞赏。“示范区累计向37家企业的1100余台自动驾驶车辆发放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临时号牌,无人驾驶道路测试里程已突破4000万公里。”现场讲解员补充道。
此次实地参访活动不仅让京港澳青年科学家们零距离感受到首都在机器人与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充分展现了经开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丰富实践。通过沉浸式体验和深度交流,三地青年科技人才对首都科技创新生态有了更加全面直观的认识。来自港澳的青年科学家代表纷纷表示,经开区先进的产业基础、开放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的政策支持令人印象深刻,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期待未来能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高端学术沙龙及科创项目路演活动举行
人才齐聚推动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跃入生产线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刘茜)近日,2025京港澳青年科学家大会高端学术沙龙及科创项目路演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行。来自京港澳三地的200余名青年科学家、科研机构代表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展开深入交流,加快推动一批科技创新项目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本次活动设有高端学术沙龙与科创项目路演两大板块,聚焦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搭建起连接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的桥梁。三场学术沙龙分别以“智联三地·AI赋能未来创新:融合、交互与变革”“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与未来征程”“生物科技转化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议题,邀请京港澳三地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并围绕基础研究方向、技术瓶颈突破、成果转化路径等展开深入对话。现场交流氛围热烈,不少青年科学家在思想碰撞中找到合作灵感,为后续产学研深度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同步举行的科创项目路演吸引了京港澳三地的28个优质项目参加,其中量子通信和未来航天方向7个、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方向10个、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方向11个。项目涵盖AI模型训练、城市交通系统优化设计、仿生嗅觉与视觉传感、智慧医疗设备等多个技术领域,具有原创性强、产业契合度高、落地意愿明确等突出特点。
“此次活动不仅提供了项目展示舞台,更让我们看到了北京经开区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生态优势。”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一位项目负责人在路演后表示,希望未来能与北京高校、企业探索更深入的合作路径。
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路演项目征集面广、参与热情高,最终遴选出的28个项目集中体现了京港澳青年科技人才的最新探索成果。下一步,经开区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与港澳地区在科技、产业、人才等方面的协同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和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