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H”机制最新进展来了!这家企业有望成为全国首家“北+H”上市公司 | “两区”发布厅
来源:“两区”发布厅
作者:“两区”发布厅
日期:2025-2-26 10:12:25
2月26日,北京“两区”建设金融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证监局二级巡视员刘薇介绍了北京“两区”建设证券期货类金融服务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允许试点地区外资金融机构开展同类金融服务
北京证监局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稳妥推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目前已取消外商投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对外商投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实施国民待遇,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证券基金期货行业机构开放取得积极成效。具体到北京辖区,证券公司方面,2023年1月,证监会批复设立渣打证券,成为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同年12月渣打证券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证券经纪等四类证券业务,并于2024年3月正式展业。期货公司方面,2023年5月证监会批复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2023年7月20日,摩根士丹利期货在北京正式设立,成为全国首家以新设方式成立的外商独资期货公司,目前已正式取得《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此外,高效受理高盛证券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申请,目前已核发相关业务资格。
就金融机构开展相关服务在特定期限内做出审批决定
根据《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应在120天内就金融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申请作出决定。北京证监局一方面配合中国证监会不断优化外资金融机构申请金融服务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指导机构优化申请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合力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审批效率。2023年4月3日,证监会公示接收摩根士丹利《期货公司设立许可》材料,5月24日即批复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用时不到2个月。
支持北交所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配合北交所加快落实“深改19条”重点改革举措,稳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北+H”两地上市安排,配合有关部门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快速协调机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截至 2025年1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263家,超过八成为中小企业,近九成为民营企业。北京辖区北交所上市公司23家,占全国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8.75%,相关企业均来自先进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北京辖区还有北交所拟上市公司38家。此外,自2023年9月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以来,共计43家企业登陆北交所,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近八成。
夯实多层次资本市场联通对接机制
2024年4月,证监会批复同意北京市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5月31日,试点正式启动,公示审核机制在京落地,进一步实现了北京四板与新三板的贯通对接,为北京市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加速挂牌新三板、进入资本市场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路径。作为北交所上市“后备军”,新三板持续为北交所输送更多优质上市资源,为北交所推进高质量扩容、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提供基础保障。2024年1-11月,全国已有30家新三板公司登陆A股(其中北交所20家),占新上市公司数量比例约34%,合计募资近94亿元。下一步,北京证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意见》相关要求,与各方做好沟通配合,加强服务保障力度,推动更多优质外资机构来京展业,助力北京市“两区”建设再创佳绩。
记者提问:2023年6月,北交所深化对外开放,与港交所联手推出“北+H”机制,能否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机制目前的落实进展情况?
刘薇:2023年6月29日,北交所与香港证券交易所在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安排,北交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将支持双方市场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北交所上市公司符合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条件的,可按规定向港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在港上市公司,符合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和北交所发行上市条件的,可按现行制度规则申请在北交所公开发行并上市。目前,辖区北交所上市公司康乐卫士已递交H股上市申请材料,并于2024年7月4日获证监会备案,待港交所过会后有望成为全国首家“北+H”上市公司。“北+H”两地上市安排是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持续深化北交所改革、服务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拓宽内地和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促进京港两地资本市场形成合力,便利更多企业借助两地市场加速发展。下一步,北京证监局将积极支持辖区符合条件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赴港上市,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