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活动

全球互联·智赋未来|2022年海淀区“两区”建设线上推介会在京成功举办

来源:区商务局

作者:原创

日期:2022-10-19 10:27:25

2022年7月13日,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商务局与海淀区国际商会承办,中欧数字协会支持举办的“全球互联·智赋未来2022年海淀区‘两区’建设线上推介会”活动在京成功举办。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邀请到来自多个行业的中欧企业家与学者共聚焦海淀区最新“两区”发展重点战略以及2022年国际招商引资重点行业、中欧高新技术与产业深度合作等热点内容。

2021年初,海淀区正式印发了《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方案》,作为海淀区在“十四五”期间重点聚焦的区域发展举措与政策,“两区”设为海淀区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这一政策优势也必将成为该区的新增长极。本次活动旨在持续深化海淀区“两区”建设工作,提升区创新维度,构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将海淀区打造为世界前沿技术的汇聚地、吸纳国际高人才的新高地。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林剑华出席本次活动并发表致辞。他表示,“两区”建设是中央支持北京开放发展的两项重大政策,也是构新发展格局中赋予北京的重大机遇。海淀区作为“两区”的重要承载地,是全球高端创新要素最聚集、最具创新创业和对外开放活力的域之一。聚焦创新创业和外商企业投资,海淀区具有产业基础、创新生态、对外开放的三大优势。数字经济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多;高校云集、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一批批优惠政策逐步落地实施;在“两区”加中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政策叠加优势下,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国际合作。海淀区正积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他指出,希望本次活动能够成为一个向世界分享海淀“两区”建设硕果的平台,展示海淀区优质营商环境,一流的供给服务,加强信息交流,通力合作,为海淀“两区”新阶段的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欧盟商会政府事务论坛主席刘畅博士代表参加本次活动的欧洲企业与机构代表进行了致辞。刘畅表示,中国欧盟商会经过20多年的展,已经成为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力量,商会始终关注着中国各项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中欧企业作搭建高质量平台,提供精细化服务。刘畅表示希望本次活动可以让更多的欧洲企业全面了解海淀区“两区”建设成果与举措,为吸引多优质企业落户海淀区注入全新的赋能动力。

本次活动国际战略合作伙伴中欧数字协会主席鲁乙己(Luigi Gambardella)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在后疫情时代,各方能够齐心协力快建立中欧高新技术企业与海淀区的机制性对话与合作平台,积极推动欧洲科技与贸易企业尤其是双方在资源、产业互补企业之间的作。

活动期间,林剑华副区长对最新的海淀区“两区”建设情况及营商环境进行了详细介绍。SGS通标标准和全球最大生物酶公司诺维信作为淀区落户外资企业也就各自近年来在海淀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分享。

随后,中欧数字协会副主席、全球新经济联盟执行主席王莹开启了本次活动的欧洲企业交流环节,十余家欧洲高新技术企业、商业机构线出席本次交流活动,他们对海淀“两区“建设的战略规划、中欧数字经济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合作、商业场景落地以及高科技企的“两区”落地政策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中欧数字协会作为着眼于中欧数字经济、信息高新技术企业民间创业发展与合作的互通构,着力于推动双边企业在数字贸易、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之间的务实合作。

欧洲企业与机构嘉宾分别就中欧经贸合作以及产业发展话题进行了深度洞察的分享,并就企业在海淀区发展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同与会政府部门代表进行了交流。

英中贸易协会科技创新行业总监Mark Hedley,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Denis Depoux),葡中工商会秘书长伯纳(Bernardo Mendia)先后就数字创新产业发展、海淀区经济区位优势、产业融合创新、中欧商贸交流等话题同与会嘉宾进行了分。

来自中国-西班牙商业协会、意大利电商联合会Netcomm、APEC电子商务联盟、Supercom、Advisorio等十余家欧洲企业与机构代表后通过在线视频互动的形式,就各方在海淀区发展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与海淀区商务、金融及投促等五大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进了深入交流。

活动期间,海淀区国际商会与中欧数字协会共同在现场签署了《国际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双方共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双方未来将共努力加强会员企业间在技术、资本、信息、人才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并在企业落地方面提供帮助。

活动中,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林剑华分享了海淀区“两区”建设一年多来取得的成绩,海淀区营商环境的优化以及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做了详细介绍。

近几年,海淀区不断地围绕“两新两高”战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深入推进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推动“两区”建设,进行着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2021年,海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01.7亿元(折合1489.29亿美元),同比增长8.8%,高于北京0.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超过3.4万亿元;全区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32件,是全国的44倍多。

科研院所众多,高端人才聚集,海淀区拥有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30多家,两院院士占全中国的三分之一以。聚焦人才要素,建立覆盖国家、市级和区级的人才支持体系,建设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大厅,实现“居留许可、工作许可”两证联办;内已有12家国际医疗机构和22所国际学校。聚焦资本要素,海淀区是外资企业投资高地,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62.43亿美元,同比长10.30%,占全市40.12%,继续保持全市首位。聚焦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海淀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17件,发明专利权量和专利质押融资额均占北京市的一半以上。

中关村科学城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产业,其增加值占海淀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海淀拥有包括字节跳动、百度、小米在内的国家新技术企业1万多家,独角兽企业50家,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境内外上市企业262家,居全国地级市(区)之首。可以说,中关村科城是一座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