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CBD论坛预热|中国绿色发展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

来源:朝阳区商务局

作者:朝阳区商务局

日期:2024-5-22 15:10:38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围绕绿色发展,刊发题为“跨国能源企业加大在华布局 彰显中国绿色发展机遇”的报道,以北京CBD为例,进行了剖析。此报道与2024北京CBD论坛——首届北京CBD跨国公司大会主题高度契合,同样关注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现状

在当今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到企业战略的核心之中。

比如在能源行业里,沙特阿美宣布将在2050年前实现公司运营过程中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再比如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提出了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作为少有的几个在后疫情时代还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国家,我国在绿色可持续领域里一直在不断发力。这可能是在后疫情时代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

比如从相关数据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在促进绿色消费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正在突飞猛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2023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743万辆,同比增长38.8%。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

而在绿色家电方面,苏宁易购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双11”期间,线下门店绿色智能家电销售占比提升至73%,一站式以旧换新订单量环比增长131%,带动5万元以上品质电器套购订单量环比增长141%,持续推动家消费向“绿”升级。二手商品交易方面,二手交易相关新设企业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同比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而在绿色制造方面,截至20234月底,国家层面共创建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累计推广绿色产品近3万个,绿色工厂能耗水平整体优于能效标杆水平,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绿色制造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按照各大市场机构的推测,比如IDC发布的报告《2022-2026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预测》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年复合增长率35.1%。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则表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会达到1亿辆,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德国斯塔蒂斯塔调查公司数据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453亿美元。而艺恩数据公布的《2023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10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消费国,利润占全球市场20%30%的份额。

氢能市场领域
     在氢能市场领域,广大证券的测算,到2050年我国氢能供应端市场规模达到13027亿元,制氢端市场规模可观,氢能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而从绿色金融的角度来看,在绿色金融产品的规模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绿色信贷市场、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1个百分点。2022年绿色债券存量规模为1.4万亿元,排名全球第二,绿色债券发行数量达610只,发行规模8044.03亿元,同比增长32.3%

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显示,2022年六大国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总和达3262.1亿元,工商银行以771.8亿元的规模位居榜首,且同时股份行中,排名前三的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都迈入百亿门槛。

因此,中国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绿色市场潜力巨大的国家,全球跨国公司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潮推动下,为实现其“低碳”“降碳”“零碳”等承诺,积极参与到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就是一种历史的和经济的必然选择。

绿色发展带来全球机遇而非“产能过剩”

从这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所谓的西方媒体所谓的“中国绿色产能过剩”的说法并不可靠。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我国的“绿色产能过剩”主要指的是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

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不必多谈,因为成熟且商业化的绿色发电技术和储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稀缺的。而电动汽车在我国自身就根本实现不了所谓的“产能过剩”。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而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给出的信息则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949.5万辆。

尽管我国目前仅有省级的燃油车退市计划,但从全球范围内荷兰、挪威、巴黎、法国、英国、印度等国家均推出了具体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而这些国家的目标最早是意大利的2024年,最晚是法国的2040年。如果我国也将目标定在2040年,并将新能源整车市场占比达到85%作为目标的话。那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是明显不足的。

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若按照各国目前对汽车产业或交通运输行业的要求;以及目前各国政府及企业对电动汽车扶持、购买等承诺和2050年全球净零排放的设想来看,到2030年,那么全球电动汽车的存量将会在2亿—3.5亿辆之间,2030年全球销辆将会在1800万—6500万辆之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也达不到所谓的“产能过剩”的程度。

而且单就经济学概念而言,所谓的“产能过剩”概念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哪个市场以及相对于哪个时间段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均是对比在一定是时间范围内本国市场或全球整体市场,而在判断出产能过剩以后,那下一步就是判断是否存在所谓的“倾销行为”。

所以,很明显西方媒体所谓的“中国绿色产能过剩”的说法,其实就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意在阻止中国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速发展,蓄意破坏现在已有的贸易全球化体系。

但是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明确和系统的阐述了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制造业中比其他国家更加高效,它也能够通过专注于其最擅长领域、与其他国家的进行贸易交往而获取利益。

目前,跨国公司普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积极的绿色产业布局,2024北京CBD论坛——首届北京CBD跨国公司大会聚焦全球气候合作与中国绿色发展机遇主题,围绕“全球气候合作与绿色治理”“中国绿色转型:跨国公司在华新机遇”等议题,调动跨国公司资源积极参与讨论,与企业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分享至: